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信息
林泽炎:人才优先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发布时间:2012-06-18   点击次数:
  核心阅读:

  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对历史规律和现实经验的科学遵循,是基于世情、国情考量的正确决策。

  人才优先发展是有效应对全球化竞争态势的关键举措,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现实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前提。

  实践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必须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2011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国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的实现?本报邀请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林泽炎研究员为我们进行深入解读。

  人才优先发展是对历史规律和现实经验的科学遵循

  记者:我国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从国内外发展状况来看,人才优先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林泽炎:人才优先发展是对历史规律和现实经验的科学遵循,是基于世情、国情考量的正确决策。

  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追赶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实施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人才资源积累与经济追赶的相互关系中,人才资源的追赶先于经济追赶,当经济追赶开始启动时,人才资源追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而言,在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20%的水平时,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先行国的40%以上;当追赶国人均GDP达到先行国40%的水平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一般都在先行国的70%左右;当追赶国人均GDP达到先行国80%的水平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接近先行国。美国能够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等国家,爱尔兰由二十几年前欧洲最贫穷的国家变成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经济腾飞,等等,都是由于成功实施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优先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总结。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人才优先发展的宝贵经验。有专家曾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GDP总量、人力与人才资本存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R&D人员总量进行了区域比较。结果显示,地区GDP总量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R&D人员总量以及人力人才资本总量的同向性非常显著,人才优先发展的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实力也遥遥领先。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就提出建设人才高地,江苏开始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333工程”。新世纪以来,东部发达地区人才工作不断强化,北京、上海、无锡、苏州、南京、宁波、广州等地不断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开发模式。可以说,正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优先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人才优先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记者: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应对全球化竞争有何现实意义?

  林泽炎:人才优先发展是有效应对全球化竞争态势的关键举措。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管理、市场和规则等生产要素突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组合,实现优化配置。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国家可以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进行掌控,但具有共享性的人才资源这一要素的流动却无法控制。在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中,谁优先发展人才、优先使用人才,谁就能掌握科技、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竞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实施人才优先发展计划,抢占人才发展先机,如美国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旨在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拿大实施了“首席科学家计划”,其中包括了“面向全球吸引2000名顶尖研究学者”等内容;韩国推进“技术立国战略”,制定了“21世纪精英工程”等。

  人才优先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现实选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国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针对如此形势,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今年又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要“和平崛起”,就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高资本投入、高消耗或掠夺资源,应该且必须关注中国人力资源优势,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人才优先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前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尽管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资源在逐年增加,但其素质和效率亟待提高。以科技人力资源为例,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高层次人才却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确保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十分紧迫的基础工作。

  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记者:针对我国目前人才资源开发的状况,您认为,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应当着重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林泽炎: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是基础,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是关键,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导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是保障。针对当前人才资源及开发效率现状,关键是要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

  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应着重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必须以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作为保障。当前应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引导建立一个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确保人才投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开发首先要解决人才资源“量”的积累问题,目前在中国不可能采取大规模“赎买”的方式来积累人才资源,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及国家的财政能力,采取有倾向性的人力资本投入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开发方向,积累人才资源。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关键在于创造人才自由流动条件。人才资源合理有序的自由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与组织及其工作岗位优化配置的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人才资源流动。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一批富有才华的农民、基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人才资源流动起来,创办了大量的乡镇企业;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一大批知识分子、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人才资源流动起来,创办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两次人才资源的流动,都是以政策放开为前提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真正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事相宜”,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一个结构优化的强大人才队伍保障。

  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应着重突破妨碍人才创造性价值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人才价值的有效发挥。为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人才资源价值充分涌流”的局面,首先,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本着创造公平、公开、公正、可预期的程序化政策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一套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方面充分结合、协调高效的整体运行机制。其次,应该在群众监督下严格执行各种政策、制度,并严厉惩罚破坏、扭曲各种政策制度的行为主体。最后,应该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营造尊重人才及其价值的良好人文环境。

  总之,落实人才优先发展,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效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营造氛围,破除妨碍人才优先发展的各种障碍,确保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最大化价值。

  案例链接:

  浙江湖州:以人才优先发展成就后发优势

  地处长三角中央腹地,被沪宁杭等大城市紧紧包围的浙江省湖州市,近年来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战略突破口,以良好环境吸引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为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湖州市于2008年在浙江省实施第一个海外引才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提出在5年内引进100名左右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海外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湖州市专门成立“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市、县(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近2亿元,为引才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湖州市还积极实施“南太湖特聘专家计划”、“南太湖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365创新团队培养拓展工程”等,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2009年至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4%,其中生物医药、先进装备、新能源等三大重点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