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信息
石金涛: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
发布时间:2012-06-18   点击次数:
  核心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最有远见的投资”已经得到无数实践的检验,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对于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中国而言,人才投资意味着更高的收益和更快的回报。近年来,我国的人才投资正在日益受到重视,逐步得到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理想状态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搞好人才投资,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投资理念,不断扩大人才投资规模,努力畅通人才投入渠道,多举措确保人才投资效益。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

  2011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指出,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率先尝到了加大人才投入的甜头,人才投入“一本万利”的鲜活故事层出不穷。

  如何科学地看待人才投资?为什么说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投资的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本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石金涛进行深入解读。

  科学认识人才投资的内涵

  记者:如何科学地认识人才投资的内涵?我国目前的人才投资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石金涛:人才投资是指对处在人力资源最高层次的人才的投资。从投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和个人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是指政府财政在公共教育、医疗保健、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资,也包括对于各类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领域的人才投资,例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投资、建设科研基地与实施人才工程的投资等;社会投资包括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对于人才的投资,例如人才引进、薪酬与福利、培训与人才开发、工作平台的建设与配套人员的投资等;个人投资则包括家庭和个人对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从我国近年的发展实际来看,政府和社会对于人才投资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国的人才投资正处于一个由少到多、由弱转强的过程。

  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为例,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投资由财政投入的费用不断增加,绝对数值从1978年的75.0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6348.36亿元,增长了85.78倍;特别是1992年到2006年间,全国教育财政性投入的绝对规模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达到16.5%,占GDP的比例逐年增高。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2010年,我国颁布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把“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作为重大政策的第一项,除了制定政策推动政府投入增加外,还提出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多形式投资人才资源开发,竭力打造一个科学、可行、全面的制度链。

  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人才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局面。江苏今年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广东财政今年用于人才的专项投入将超过10亿元;甘肃省2004至2010年,省级累计安排用于人才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共计3.76亿元,年均递增37%。

  虽然形势喜人,但我国的人才投资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一方面,我国人才投资的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拿“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来说,2010年,我国是12%,2020年规划达到15%。而早在2006年,美国就已经达到23.14%,法国为19.02%,德国为17.80%,英国为15.60%,日本为15.14%。另一方面,实证研究表明,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之比为1.8左右时,经济可以获得最高的增长率,大于此值,就会抑制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在我国,1978年这一比例为2.5,1988年为3.3,1998年为4.8,2008年为4.5,都大大超过最佳比。

  由此可见,我国人才投资亟待大力加强。要进一步树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科学理念,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短视和错误理念,目前仍然任重道远。

  人才投资效益最大

  记者:为什么说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

  石金涛: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这一点从社会的投资回报层面而言,早已被人力资本的理论所证明。

  1960年,美国的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因素之中,有一块尚没有被人发现的最主要的“秘密”,那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人们已经发现的土地、物质资本等投资引起的增长)。舒尔茨对1929年至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更高。舒尔茨以这些美国经济发展中投入产出大量的数据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增值大大高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奖。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9%,以此推算,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相比,一个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68%,中学毕业生提高181%,而一个大学毕业生则提高297%。所以说,投资大学教育每增加一个人年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投资小学教育每增加一个人年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2.6倍。

  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也被国内外的实践所反复证明。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投资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投资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投资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这些都充分说明,投资人才资本比投资资源资本、产业资本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国内更是如此,仅以江苏为例,该省通过多年连续不断地增加人才投入,2009年,江苏的科技贡献率已达52.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由原先的第四跃居第一,成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西方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30%至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估计可以高达20%,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15%到20%。分析其原因,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说,中国是个处于转型期的大国,其变化日新月异,越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越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变化,并反过来更好地推进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新思想、新技术的本土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全球化都迫切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为大量实物资本的投资,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接受新技术、帮助整个社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换句话说,就是人才投资的社会总回报很高。

  进一步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并获取更大效益

  记者:要采取什么样的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如何才能让人才投资的效益更大化?

  石金涛:人才投资需要庞大的财力做支撑,不是政府财政一家的事。只有在财政的主导和政策引导下,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推动人才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搞好人才投资,让投资效益更大?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树立科学的人才投资理念。人才投资不像物质资本投资那样,马上就可以得到效益回报,甚至还可能经历波动的风险。爱迪生研制电灯泡花了10年时间,用了1600多种材料。科技创新成功率一般为10%,失败率却为90%。因此,对于人才投资切忌急功近利,而要把眼光放长远,看到人才投资对于未来的超额回报。要强化“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最有远见的投入”和“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理念,确立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先地位。

  不断扩大人才投资规模。目前,我国人才投资虽然连年提升,但总量偏低、规模较小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1%甚至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引进投入和使用投入。在市场失灵、人才投资不足的时候,政府的人才投资应当及时弥补投资不足,消除市场调节造成的种种缺陷,带动社会的人才投资。

  努力畅通人才投资渠道。要突出用人单位的人才开发投入主体地位,规范用人单位人才投入的费用应占年收入的一定比例,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要建立完善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人才投融资新机制,实施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企业财团共同投资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投资主体多元化。

  多举措确保人才投资效益。人才投资不仅仅是投资,更包括投资后的管理,因此,在人才投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设计一整套配套的管理系统,建立人才识别、绩效评估、激励与约束、协调服务与监控跟踪等机制来进行管控,使风险下降到较小、收益上升到最大。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人才观的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逐步实现,我国对人才投资的认识一定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人才投资的巨大效益一定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案例链接:

  山东东岳集团:注重人才投资 换取跨越发展

  地处山东淄博的东岳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和人才实现企业科学发展,25年间,从一家只有38名农民工、2只小转炉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

  东岳集团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观念,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6%的科研经费用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投资2亿元建成集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位于一体的综合研究院,为高层次人才创新提供了一流的平台。

  此外,东岳还创建起“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机制,专门设立“董事长总裁特别奖”、“优秀专家奖”、“研发创新奖”、“市场开拓重大贡献奖”等多项奖励,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

  “给力”的人才投资换来了超值的回报。在人才的强力引领之下,东岳集团现已成为杜邦、三菱、海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优秀供货商,正在成功走向世界。
  石金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