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政策文件
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行动纲领
发布时间:2008-10-29   点击次数:

——专家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好《决定》,对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抚今追昔,我们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农业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在我国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党召开了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对推进农村改革的认识。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方向,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20年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连续5年发出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研究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的一贯战略思想。

    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意义、经验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决定》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是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废除了人民公社,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二是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07年的10032亿斤,总产增长了64.6%,亩产增长了88.7%,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三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繁荣兴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07年的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1%,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四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公共事业加快发展,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明显增强,免费义务教育在农村优先实施,8亿多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覆盖整个农村,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二是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三是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二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四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以往党领导农民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切身体验的理论升华,而且是指引我们在新形势下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既面临着尚未破解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深层次矛盾,又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决定》深刻分析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四个挑战和问题:一是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二是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四是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艰巨。《决定》把当前“三农”问题的总体状况和迫切要求概括为三个“仍然”和三个“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完全符合当前农村实际,并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背景和全局意义。《决定》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表明,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和社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经济社会全局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城乡之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更紧密的新联系。这既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更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既是发展农村好形势的客观需要,更是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决定》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中,用“三个把”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深刻揭示了现阶段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改革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要求。

    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农民收入增长、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决定》提出了必须遵循的五条重大原则: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二是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五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这些重大原则,既有对30年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融入了新形势下整体推进城乡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在实践中切实得到遵循。                (陈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