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上情下达
以有力有序有效举措 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
发布时间:2015-08-24   点击次数:
  819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汇报。石泰峰强调,要充分认识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措施,确保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取得实效,努力向组织和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争当“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
  会上,各市、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各地党委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反馈意见整改方面的举措。在听取大家汇报后,石泰峰指出,总的来看,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相关监督检查情况看,各地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中,第一条就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压力传递还不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石泰峰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中央从加强党的建设全局出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要充分认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局高度,站在当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的高度,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措施,努力向组织和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石泰峰要求,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以有力、有序、有效的举措落实好主体责任。今年4月,根据中央部署和要求,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省辖市各市委落实主体责任情况汇报。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书记,要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重托、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担当,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最大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发展。一要把主体责任真正扛在肩上。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规矩;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紧盯“四风”问题不放松,持续开展“清风行动”,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防止反弹;深入开展巡查工作,接下来,要适时启动第二轮巡查,继续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发挥整体合力,各级党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全方面、广覆盖、多层次的监督网。二要把主体责任亲自抓在手上。党委书记要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明白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失守要问责;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坚持敢抓敢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敢于亮剑;查处腐败要做到有腐必惩、除恶务尽;要带头廉洁自律,做到行得正、过得硬。三要把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到制度上。市委关于“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以及配套的各项措施,都是刚性要求,执行中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执行和推动本地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切实打造“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用准用好责任追究这个“撒手锏”,对管党治党重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彻底、履职不尽责,或发现问题较多、腐败蔓延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落实“一案双查”、责任倒查,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石泰峰强调,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确保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上半年,省委第一巡视组对我市开展了常规巡视,目前,又在对太仓市、吴中区和姑苏区进行巡视。这既是对我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次“整体把脉”,也是对我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要把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和市纪委委员评议质询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结合起来,把每个问题都当做“必答题”,确保整改到位。一要抓好纪律建设,以更大的精力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坚决纠正治党不严,党纪空转,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纪律规矩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要逐条对账销号,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要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加快时序进度,
  把好整改落实“质量关”,确保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和评议质询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三要完善制度体系,针对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和市纪委委员评议质询意见建议中指出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和专项整改,逐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度,该填充的填充,该链接的链接,该替换的替换,搞好配套衔接,着力构建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基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要狠抓制度执行,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破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