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先进典型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兴起的新农村
发布时间:2008-12-03  点击次数: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的调查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是1970年当地农民群众从长江江湾里围垦出来的。改革开放前,这里是苏南地区最小最穷的村落。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8元,而集体负债却高达6万多元。改革开放后,这个村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村民认为,这主要缘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好的带头人和好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永联村大胆创新、务实重干,走出了一条适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走农工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永联村是一个“不下雨就旱,一下雨就涝”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村党委书记吴栋材意识到,要想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首先要改变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于是,村党委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将80亩低洼地挖成池塘,再用挖出的土垫高农田,池塘养鱼,农田种粮。第二年,粮食丰收鱼丰产,永联人掘得了“第一桶金”。农民的根在土地,脱离土地求发展不现实。但对于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苏南农民来说,完全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何谈脱贫致富?所以,必须有胆有识,敢闯新路。上世纪90年代末,永联村抓住苏南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先是发展梅花鹿保健品产业,接着又放手让群众养猪、养鸡以及种植蘑菇等;2000年,成立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实行流转,由苗木公司统一经营运作,村民每亩地每年可获得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多数农民进入苗木公司成为工人,由此增收600多万元;2003年,百万吨炼钢厂项目建成,使农民更加富裕,集体经济实力更强。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永联村先后5次并队扩村,如今人口增加到9300余人,走上了“先富带后富”的发展道路。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长期以来,永联村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既努力发展经济又不断改善民生的路子。从2005年起,依托村企合一的基础和集体经济的支撑,永联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实现“五化”:一是居住方式城镇化,建设了可入住4500户居民的生态化、环保型、具有江南特色的“钢村嘉园”;二是生活方式社区化,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联峰广场、永联文化活动中心,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生产方式产业化,将全村土地流转到苗木公司统一经营,使村民就地转化为工人,既拿工资,又享受“土地分红”;四是组织方式自治化,按社区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管理;五是扶贫帮困制度化,老年人、老党员、在校学生、享有农保和社保的人员可获得福利性收入,少数困难村民家庭可从集体出资设立的“惠民基金”获得救济性收入。生活的日益改善,不仅使大家坚定了发展的信心,而且有条件学习提高,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依靠群众力量共谋发展。永联村十分重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发展。村骨干企业永钢集团专门出台《关于实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凡被采纳的获奖建议或科技创新方案,给予所创造实际经济效益5%—15%的高提成重奖。于是,在员工中迅速形成了钻研技术的热潮。去年,员工的1200余条合理化建议催生出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年创效益数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