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先进典型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领头人(下)
发布时间:2007-03-27  点击次数:

——记宿迁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支部书记刘宝华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当时的村情,既要巩固发展,又要偿还300多万元债务,刘宝华真是寝食难安!“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他刘宝华偏偏烧了“四把火”。

    第一把火,集思广益,企业改制“债转股”。刘宝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召集全村离退休老干部、老支书和部分老党员以及一些张油坊籍在外工作和经商的能人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大会讨论表决,把连年亏损的村办地毯厂采取售股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制。把一部份厂房作价为11O万元卖给能人,形成集体股和个人股分别占55%和45%的股份制企业。仅仅三年时间,集体股共分红利125万元,个人股分红利112万元,不仅收回了变卖厂房的11O万元,也化解了237万元的债务。这一成功的举措,得到了全村群众的支持和赞赏。目前,仅此一项,张油坊村每年集体收入就在40万元以上。

    刘宝华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满圆春。要想增加群众收入,就要让他们有项目、有工做、有钱赚。为此,他把加工地毯这一劳动密集型项目作为致富农民的突破口。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全村已发展地毯加工300余户,从业人员近千人,张油坊村也因此成了远近有名的地毯加工专业村。

    第二把火,创新机制,改制砖瓦厂。2000年初,刘宝华利用三十多天时间,对市场和砖瓦业进行考察、调研,从调研中得出砖瓦厂不宜出售,适宜租赁经营的结论。于是拟定标的,公开招投标。结果以每年16万元标的抬到25.6万元,租期为五年,共128万元。与集体经营相比,收入多了50万元。

    第三把火,凭借积累,多办实事惠百姓。张油坊村每年村级集体收入都在50万元左右。几年来,作为村支部书记的刘宝华,他把集体经济收入的资金拿出来用于校舍修建、道路铺设、农网改造、黄河滩低压线路架设、降氟改水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1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没让村民掏一分钱,全村老百姓吃水更是不收一分钱。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积累,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刘宝华始终坚持所有沟、渠、路、四旁植树一律归村级集体所有,几年来,全村累计栽植杨树20000万多棵,蓄积价值可达数百万元。对此,刘宝华对全体村干部说:“当好聚钱手,不当败家子;留住祖先产,再创子孙业。”

  第四把火,规范管理,土地运作市场化。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论证,上下反复研讨,决定全村在保留人均三分口粮田的基础上,把剩下的1800多亩土地全部推向社会化、市场化,向种田能手集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真正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发家致富各显身手,使共同富裕的路子越来越宽。几年来,全村人均收入年增长15.2%,如今张油坊有近350户盖上了两层小楼房。

  刘宝华担任支部书记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不会富,何以带人富,不能带领富不要当干部”。于是,刘宝华个人先后投资20万元购买一条配套齐全的大铁驳在运河中跑运输,年收入6万,投资26万元购买一台日本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和跃进牌汽车一辆,转战苏、鲁、豫、皖、川等地搞收割,年收入5万元,2002年又出资购买蔡集镇破产的面粉厂厂房,兴办宿迁市宝华地毯厂,年可生产50万平方英尺地毯,创社会效益1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近20万元,同时带动周围350余人就业。为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树立了楷模。

  刘宝华自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十几年来,张油坊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级债务由原来的300多万元化解为零债务,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老百姓共同富裕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刘宝华并不满足,他经常说,我们与苏南相比,差距太大太大,与老百姓要求富裕小康的愿望相比还差的很远很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作为新时期农村的基层支部书记,带头富、带领富这篇文章内容还很长很长。

 

    来源: 江苏科技报  作者: 何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