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政治理论

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7-07-27  点击次数:
  近几年来,广大农村通过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带来了可喜变化,然而农民增收难等“三农”问题仍然存在。要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形式主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反响可归纳为“一盼”、“二怕”、“八希望”:

  一盼:即期盼这一次的新农村建设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或只是一阵风似的“运动”。

  二怕:一怕借建设新农村之机,兴起向农民集资、摊派之风。农民吃够了“人民事业人民办,农民兄弟请掏钱”的苦头。二怕借建设新农村之机,强行拆旧房、盖新房。现在不少地方流传着“建设新农村就是拆旧房盖新房”的说法。

  八希望:

  一能上得起学。现在农村有两种现象值得高度重视:一是上不起学,二是不愿上学。上不起学的现象以宿州农村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为例,按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158元计算,四口人的全年纯收入是8632元,扣除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支出,全年现金结余在3000元左右。而农村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花费约8--10万元。也就是说,农村的一个四口之家要节衣缩食30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而且,在这30年里,这个四口之家不能有任何大的天灾人祸。不愿上学主要警惕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力外出打工,因而在出现了大量“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纷纷辍学。孩子的父母也同样认为,与其上学,不如打工。

  二能看得起病。现在,农村中流传着一句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少的农民是小病硬撑,大病等死。据调查,一个不到1000人的村子,到过市级医院就诊治疗的不到1/100,到过县级医院就诊治疗的不到1/10,到过乡镇卫生院就诊治疗的不到1/2。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村民生病了,要么硬撑,要么到村诊所就治。而当前,村级诊所条件普遍较差。

  三能养得起老。据调查,安徽宿州93.8%的农户从未享受过政府提供的任何社会保障,只有4.7%的农户表示曾获得政府救济,1.5%的农户获得自然灾害救济而且数量很少,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获得救济的农户甚至不知道这算是优抚还是最低生活保障。农民老了,更是生活难,看病难。尤其是那些只有女儿的农户。目前我市绝大多数的五保户还处于分散供养状态。据测算,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保障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实际保障水平只相当于应保标准的70%和65%;特困群众救助标准也偏低,常年救助标准每人每年为300元,临时救助标准为60元,对特困群众可谓杯水车薪。

  四能挣得到钱。在家里,农民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粮食能有一个好价格,而且最怕农药、种子、化肥等的价格涨得太快;在外打工,农民渴望能学得一技之长,由挣“血汗钱”变为挣“技能钱”。五能吃得好水。现在农村的饮用水多是轧水井,水深一般几米到十几米,且与厕所、粪坑等相距不远,极易受污染。现在,工业污染也扩散到农村,绝大多数的河流被污染,造成一些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紧张。工业污染也导致了癌症等疾病的高发生。如我市奎河两岸农民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正常地区十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沿岸村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六能走得通路。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向农民的集资和统筹,加上“一事一议”的不可操作性,而政府的投入又远远低于实际需要,因此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缺位”、一些地方的道路,尤其是村级道路反而不如几年前,不少交通主干道年久失修。如作为我市交通要道的宿褚路,毁坏多年却修复缓慢。七能睡得安觉。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力外出,农村剩下的多是老弱残疾,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农村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偷盗、抢劫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的老百姓甚至晚上要把猪、羊拴在床腿上。八能做得了主。当前,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仍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落实得不够,重大事项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民主议事制度和热点问题公示制度等还有待于完善。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群众的期望很高,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还是茫然无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既不能像小猫抓刺猬一样,感到无从下手,也不能像螃蟹吃豆腐一样,吃的不多,抓得挺乱。”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 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而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该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

  一、规划先行。规划先行,是为了给群众一个美好的前景,让群众感觉到新农村建设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且,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群众参与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制定规划时应重点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求各地依据当地实际,突出产业特色,以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的原则。要按照“立足城市抓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思路,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谋划。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将新农村建设与“百村十镇”规划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