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社区党建
强化小城镇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07-05-21   点击次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小城镇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亟待强化。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与社区党组织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不相适应。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城市部分管理职能由政府向社区转移,大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复转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以及“两新”组织党员进入社区,甚至包括在职党员也要接受单位、社区的“双重管理”,使得社区的党员急剧增加。而移交社区管理的党员中困难党员又比较多,各方面的服务需求也就更强烈,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目前,虽然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上仍呈现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面偏窄、能力素质偏弱等问题,相当一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之,小城镇社区的党务工作者多数是行政、党务“一肩挑”,他们必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职责任务日益繁重和多样化,这大大突破了小城镇社区党务工作者现有职责所能承受的底线,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忽视了对居民和群众的服务。

    二、社区硬件服务设施落后与社区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物质保障是社区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社区的快速发展,需要逐步加大对社区硬件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小城镇财政对社区投入较少,而且社区大多数没有经济实体,社区党建的正常工作经费还存在不能保障的现象,社区党建财力、物力严重匮乏,服务设施较少,服务条件较简陋,难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而且,许多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大都没有将社区必备的居委会办公室、活动室、医疗室、治安室和社区服务网点纳入整体建设规划。有的开发公司在开发建设新的小区时不按相关文件要求,建设足够的配套用房。社区服务网点更是星星点点,形不成规模,构不成网络,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形成和发挥。

    三、社区党组织服务内容单一与社区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社会在全面进步,在小城镇,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正趋于多元化,社区居民群众的需求由过去简单的吃、住、行向时尚、休闲、娱乐、文化等高质量需求转化,需求水平由单一的低层次向低、中、高多层次发展,需求对象也由特殊群体向全体居民拓展。原来侧重为“低保户”、下岗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提供的结对帮困、就业扶持等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面对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社区服务亟需由单纯性的物质性服务向精神需求、心理减压等多方面服务领域拓展。

    四、社区党员宗旨意识弱化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党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但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还不够,利益的调整和身份的转变使部分党员感到难以适应。离退休党员虽然人已进入社区,内心却不能接受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不少下岗、失业和内退的职工党员存在有抱怨情绪和失落感,个别党员因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观念、理想信念、纪律意识出现滑坡。考虑现实困难多,考虑履行党员义务少。在职党员虽接受了“双重管理”,在“定岗强责”活动中申领了岗位,但自觉投身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自我约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社区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仍存在一定的弱化现象。这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五、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淡化与合力共建社区的要求不相适应。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每个人、每个驻社区单位的共同参与,社区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强化自身服务功能的同时,还应组织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适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的组织网络,明确社区服务工作的责任体系,形成合力。为此许多小城镇社区也积极采取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与驻区单位结对共建等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来看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够强,各种协调机制不健全,各部门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往往容易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从而造成共建和谐社区工作势单力薄,难以形成强劲的合力。

 建议和对策:

     一、多途径增强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质量的高低,所以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1、拓宽选拔渠道强健队伍肌体。改变目前存在的偏重于从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的思维定势,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法,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吸收尽可能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社区工作岗位的竞争,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断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

     2、加强专业培训切实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常年开设主体班次,有计划的对社区党务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对新招聘的人员,应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除培训社区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外,侧重通过真实案例和岗位实践,切实提高其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同时,还可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典型交流,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挂职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

    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服务热情。借鉴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对工作实绩突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除给予表彰外,适当提高其生活补贴。进一步优化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为他们建立相应的养老、医疗保险和退养制度,使他们有动力、有热情服务社区、服务群众。

    二、全方位构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机制,强化服务质量

    着眼于党员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载体,构建融常规服务与特色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服务站点网络化,形成便民、利民的常规服务机制。小城镇社区宜成立一个大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相应成立小的社区服务站或互助社,形成社区服务网络,把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成为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区各方面力量的工作平台。社区党组织在摸清党员和群众底数的基础上,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及时为居民提供社区管理、信息咨询、家政中介等日常生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为流动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2、主题活动深入化,建立爱民、乐民的特色服务机制。社区党组织应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共同兴办文化事业,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引导居民追求先进文化,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中,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通过开展“社区党旗红”、“万名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真情服务群众,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发展、综合治理、民事调解等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邻里互帮”“文明社区”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积极营造“一家有乐,大家分享;一家有难,大家相帮”的新型邻里关系。社区党组织还要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入手,积极开展“有事找社区”、“热线电话”、“爱心超市”、“菜单式服务”等特色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需求,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和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转变;服务性质上由单纯的扶贫帮困逐步向为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转变。         

    3、服务队伍多样化,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根据社区党员和群众的年龄、职业、特长等实际,组建以扶贫帮困、文化娱乐、治安巡逻、美化保洁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使各种类型的党员都能找到自己服务社区的责任岗位。如有专长的离退休党员或业余时间较充裕的在职党员,定期从事一些社区常态的服务工作,例如担任板报员、治安员、调解员等;“两新”组织党员以及不能担任社区服务固定岗位的在职党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党员服务日”活动,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居民群众提供诸如家电维修、义务诊疗、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志愿者服务专兼职结合,有偿与无偿结合,定点、定向与集中服务相结合,使便民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对于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服务项目,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出资联办、引进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构建区域性养老、助残、家政、法律、卫生等服务实体,创办在群众中具有良好信誉的服务品牌;对于已有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逐步实现产业化,以此增强社区服务的造血功能,促进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三、多方面整合社区可利用资源,凝聚服务合力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在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一切可利用资源,凝聚服务合力,实现强化自身服务功能的目标。

    1、以广大党员为主体,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中,发挥社区服务和建设的带头作用。一方面,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党日活动、上党课,组织党员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使他们对社区服务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用生活中典型事例激励他们自觉投身于社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处处看到党员形象。另一方面,从调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入手,实施党员分层量化积分考核制度和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即将每个党员参加主题活动和组织活动、缴纳党费等党员基本义务规定一定分值。根据每个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为不同类型党员设置不同分值,建立档案,及时记录党员得分情况,定期公布,年终总结定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告诫,并指派两名党性强、作风正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与告诫对象结成帮教对子,帮助其制定整改计划,定期进行帮教,促进其尽快转化。以此把对党员的管理落实到具体活动和工作中,有效地加强与社区党员的联系,极大地调动社区党员的积极性,使每个党员都能根据自身情况来积极参加社区建设。

    2、以辖区单位为辅助,在优化社区硬件服务设施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辖区各单位,采取与驻区单位签订《社区党组织联建责任书》、《社区资源共享承诺书》等形式,落实共同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和资源共享的项目,做到社区环境共建,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社区文明联创。驻区单位除把本单位的运动场所、会议室等资源无偿为社区提供服务,在人财物方面为社区开展活动提供支持外,还应从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合力打造和谐社区,服务居民群众。同时采取“财政拨一点,社区自筹一点,驻区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多方面筹集资金,扩大社区硬件建设规模,提升档次,搭建功能比较完备的服务平台。

    3、以社区群众为依靠,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服务氛围。社区服务以社区群众为对象,也以社区群众为依靠。社区党组织首先应引导并牵头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消除现代快节奏生活与封闭性高楼住宅所导致的邻里之间生硬冷冰的隔膜状态,化解邻里间的琐碎矛盾,创造适度热闹活跃的社区人文氛围,从而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社区的思想基础。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居民大力倡导“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的风尚,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以实际行动奉献社区。另外,建立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社区民主自治制度,把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事务交给居民讨论、决定,畅通居民参与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渠道,真正把社区建成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