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两新党建
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实践
发布时间:2008-03-28   点击次数: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大量产业工人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向非公企业不断集中,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逐步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尚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加强的阶段。如何有效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为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成为党建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调查,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党员队伍自身问题比较突出。1、党员队伍结构复杂。非公企业党员中有国家干部、离退休人员,也有农民、下岗工人、复退军人等;有高学历人才,也有个别文盲;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市区的,同时年龄、文化结构也参差不齐。部分党员受利益驱动经常换岗,流动性很大。出现了组织关系揣在口袋里的“口袋党员”、不愿暴露身份的“隐形党员”和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档案党员”。 2、党员思想意识复杂。少数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世界观、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热衷物质追求,特别是在非公企业白领阶层表现尤为明显。极少数非公企业主党员精神信仰错位,迷信神鬼学说,对企业经营业绩寄希望于时运,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对共产主义命运存在质疑。受雇佣思想冲击,部分改制后重新上岗的党员心理产生倾斜,埋怨情绪严重,认为入党时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现在却在为企业主的利润奋斗,对自己的“雇员”身份无可奈何,感到党员牌子响亮却不值钱。3、企业党员负责人履职意识不强。少数企业党员负责人或是原企业改制后担任的企业党员负责人,或是成立党组织后被推选的,他们常常以“打工者”自贬,认为“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担心得罪企业主砸了饭碗,自卑感、失落感重,明哲保身,不敢大胆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很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对企业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无法积极、有效履行岗位职责。有的书记认为反正是“打工”,因此往往纯粹为了经济利益或一时意气而跳槽,从而导致企业党组织教育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当前,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滞后于客观形势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主要体现为: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积极性;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企业党员队伍发展管理缺乏系统性。

    党员发挥作用缺乏有效平台。一些基层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身在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片面强调企业生产经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企业党员学习教育重视不够,关注不多,对党员管理缺乏热情和耐心,导致企业党员想发挥作用缺乏平台,想作贡献没有途径。大多数非公企业党组织没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党员帮扶困难群众、从事公益事业、构建企业文化、献策经营管理等一些好的活动载体没能得到坚持和发展。

    解决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应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切实抓好组建,创新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因企制宜,灵活采取“建、联、挂、靠”等多种形式,实现“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凡是符合党章规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各方面条件具备的非公企业可以单独组建党支部。对不能够单独组建支部的,可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单位自愿的实际情况采取联合方式建立跨企业的党组织,如楼宇党组织、餐饮业党组织、专业市场党组织等。对分布零散,流动性大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员可将其就近编入社区党组织,实行挂靠管理。对有50名以上职工但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应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创造入党条件。可以尝试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季报和销号制度。区委组织部对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进行备案,各乡、镇、街道每季度向区委组织部进行组建情况上报,并实行销号制度,组建一个,销掉一个,强化措施来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

     加强教育引导,着力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电化教育、现身说法、专题辅导、发放宣传资料、非公企业党员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企业党员的宗旨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非公企业党员“爱国敬业、诚实劳动、守法经营、乐于奉献”,使他们深入了解党的使命和任务,支持党组织的工作,彻底抛弃为资本家打工的雇佣思想,充分认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把个人前途同企业命运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服务身边群众的宗旨意识。大力加强企业党员守法教育。制定落实年度企业党员守法教育计划,认真组织企业党员学习税收、工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非公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加强企业党员道德教育,引导教育广大企业党员继承传统美德,弘扬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并鼓励广大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激发非公企业再发展再创业的积极性和服务回报社会的热情。

    优化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党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服务性,注重实效性,体现灵活性,努力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认同,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在活动开展上,坚持“四个原则”,做到“四个结合”。即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企业需要,党员欢迎的原则,做到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坚持化整为零的原则,做到脱产与业务相结合,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兼顾;在活动内容上,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技术相结合;在活动形式上,坚持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新、活、实的活动。比如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店”、“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隐患、无漏洞”、“我为党旗添光彩”、“为党的建设提一条好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条好信息、培养一名青年技术骨干”等主题鲜明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无职党员做到“无职有位、有位有为”,让他们在非公企业能够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搞好帮扶服务,构建关爱党员的长效机制。“党员关怀”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能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帮扶服务党员为先导,切实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在精神关怀上,定期走访企业党员,及时释疑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在组织关怀上,主动为党员接转关系、培养发展新党员、积极为预备党员提供考察、免费提供党员学习资料、保障企业党员权利等。在生活关怀上,以结对帮扶、党员义工等形式,及时帮助那些有生活困难的非公企业党员。在事业关怀上,主动热情地为非公企业主提供招商引资、投资指南、政策咨询等有针对性的服务,竭力为那些干事创业的企业党员提供协调服务。通过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会的积极作用,形成帮扶、服务党员的强大合力,真正把非公企业党员的力量融入企业发展和党的基层工作之中。

   严把“入口出口”,不断强化党员的整体素质。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既要注重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更要切实增强党员素质。这其中,严格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疏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尤为关键。对非公业主和非公企业员工入党,应扩大考察范围,广泛听取公安、工商和税务等职能部门的意见,注重把政治坚定、思想进步、素质过硬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还要注重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在坚持教育、挽救多数的前提下,明确不合格党员衡量标准,研究确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程序,坚决把那些思想上已经退党、不符合党员标准、不愿意发挥模范作用的人“请出去”,疏通党员“出口关”。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