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09-02-26   点击次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选好“领头雁”、配强“指挥部”,积极探索创新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着眼于配强班子,建立了以择优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立足“内选”。大力实施“能人治村”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才递进培养活动,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村书记。全县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先后选拔697名农村经济能人进入村班子,其中担任村书记56人,担任村主任42人。宝丰镇喻家塔村党支部书记冯显亮以前开过商店、搞过加工、跑过运输,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8年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以后,他带领群众兴修公路、发展产业、整治环境,用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今年元月,喻家塔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他个人也被评为“全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鼓励“回归”。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头脑灵活、信息灵通、见多识广的优势,深入开展“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全县在山西、河北、河南、江苏、上海、广东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劳务管理工作站14个、流动工会5个,对1100余名流动党员、5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跟踪管理和有效服务。通过积极引导,全县共有30余名外出务工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城关镇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治斌过去在铁矿当老板,年收入20多万元。2003年村上换届,在党员群众强烈推荐下,他毅然回乡当起了“村官”。上任后,他带领群众修起了8公里水泥公路,新上了3个工业项目,村里还清了13万元负债,还盈余5万元。今年七.一他被县委表彰为 “十星级优秀党员”,这次“两委”换届时又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三是实行“上提”。切实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注重在重点工程、移民一线等危难险重的关键时刻锻炼、培养村干部。特别是对思想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副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及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搭平台、压担子、交任务加强实践锻炼,条件成熟后再组织推选到村主职干部岗位上来。今年27岁的城关镇虎山村王凤,高中毕业后就回村担任了计生专干,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由于工作出色,上进心强,在今年的支部换届中,她一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年轻最小、唯独仅有的女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县已有12名村干部参加了全省脱产班学习,74名农村优秀青年参加了远程教育班学习,为村级组织健康发展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

  四是坚持“下派”。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思路,深入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选派了1016名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后进村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两不变、四倾斜”,即职级待遇不变、工资关系不变,在提拔重用、年度考核、评先表优和学习培训上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选派干部工作积极性。几年来,选派到村的机关干部帮助选强配齐村班子25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45名;为选派村争取到5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6个,新增特色产业基地8000余亩,新修通村水泥路228公里,完成村庄整治95处,使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在广大机关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到基层、到一线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

  五是用好“外援”。认真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的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促进他们又好又快成长。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对村任职大学生建立并实行了“5+1”结对培养机制,即县级领导干部、县委组织部机关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与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结成对子,真正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亲戚朋友来对待,当自家孩子来关爱,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落实各项政策,启动“扬帆计划”,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县首期1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中,已有9名在村“两委”换届中顺利当选,实现了由“大学生村干部”向“村干部大学生”的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新生力量。

  二、着眼于提高素质,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分级分类集中培训。利用县乡优势培训资源,实行分级培训负责制。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村主职干部的培训,各乡镇党委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改变过去三年轮训一次为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培训,对村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用,由县里统筹安排经费。依托健全的培训网络体系,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辅导、互动交流、远程教学等形式,重点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的能力。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累计培训村干部1100多人次,实现了村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目标。

  二是依托基地示范培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农村党员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的培训模式。溢水镇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授予“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学校”,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00亩,林业育苗基地150亩,聘请了5名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和科研技术人员为示范园“客座教授”,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500人次,辐射城关、潘口、麻家渡、宝丰等乡镇发展蔬菜2万余亩。圣水茶叶公司和楼台冬枣示范基地被授予全市农村党员教育“两建一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户11000余户,有力促进了茶叶产业和冬枣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茶叶基地面积已达11万亩,冬枣面积已达6800亩,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

  三是远程教育灵活培训。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把远程教育打造成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和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全县已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69个,工程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推行了“逢六”播放收看制度,每月6日、16日、26日全天播放,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形成了开放式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格局。得胜镇围绕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依托圣水公司茶叶基地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建立了“站点+基地+农户”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培训模式,不仅提高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使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能”的综合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着眼于稳定队伍,建立了以关爱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建好阵地,改善条件。坚持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干部办公条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79个,改扩建办公活动场所60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办公活动场所目标。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切实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务管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真正成为“农民之家”、“党员之家”、“村干部之家”和“新农村建设的指挥部”。去年,在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总结表彰会上,我县并被授于“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创新机制,保障待遇。我县从2001年开始,推行了以岗位培训合格证、工作绩效卡、定额补贴卡、医疗优惠卡、养老保险卡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提高难、待遇落实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通过推行“一证四卡”,加快了村干部专业化管理进程,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2006年,为更好地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我们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村干部“一证四卡”制度实施“领头雁工程”的意见》,以深化“一证四卡”为基础,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形成“选、育、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村主职干部年人均补贴由过去的1700元提高到4000元左右,基本工资实现了按月直发,村干部经济待遇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真心关怀,激发活力。为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从2002年开始在人寿保险公司为村主职干部办理了鸿寿年金分红型保险。2006年以来,县财政又每年预算13万元,为全县700余名村主职干部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地减轻了村干部因工作风险和遭受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负担。投保以来,全县有42名村干部遭受意外伤害,寿险公司累计赔付资金30余万元。田家坝镇吉鱼村原支部书记王茂春意外身亡后,其家属获得了近11万元的赔偿。主动关心村干部,对村干部子女入学、参军入伍、家属就业、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和解决。加大评选表彰力度,每年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开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村干部甘于奉献、争创业绩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政治上关心、待遇上激励、生活上关爱村干部的社会氛围。

  四、着眼于规范管理,建立了以约束为导向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村“两委”议事、经济责任任期审计、廉洁自律等20余项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村干部行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使村“两委”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扎实开展党务、村务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两委”之间的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明确职责范围,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二是推行一会两票,落实民主决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民主权利为核心,以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行了以召开民主议事会、提请党员投建议票、群众代表投决策票为主要内容的“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村上干什么、不干什么、怎么干,都通过“一会两票”进行民主决策,把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都交给群众,畅通了基层民主渠道,落实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全县已有156个村推行了“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共召开民主议事会280余次,决策村级事务300余件,一大批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强化目标管理。参照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村干部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对象上,以村书记、主任、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突出村级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重点。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和使用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坚持述职评议,分类排查整顿。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每年由乡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听取村“两委”班子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根据评议情况,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班子及时进行整顿。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排查整治活动,对基础较好的村,重点在“抓提高、树标杆、带全盘”上做文章,引导他们创一流、上台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中间村,重点在“换脑筋、强素质、抓规范”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跳出村子求突破,增强带头致富能力;对后进村,重点在“扶弱、聚散、治瘫”上下力气,帮助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建好阵地、开展活动,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尽快扭转后进局面。通过集中排查整顿,全县254个行政村中,一类村达到128个,占50%;二类村105个,占42%;三类村21个,占8%,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甘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