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至今,苏州一直是人杰地灵所在。苏州市原市委书记王荣调任深圳,再次把公众的视线吸引到苏州这块土地上。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的官员随着苏州经济发展,调任外迁和江苏省内升迁者颇多。这其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性。 然而,无论苏州走出了多少领导,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些领导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带来了哪些变化。 “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技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王荣调任深圳代市长的消息公布后,不少深圳人为这两句话添加了新的注脚:“期待新市长以苏州经验中的丰富技巧和绝活对接深圳行将启动的综改,带领深圳创出一个新的高度。” 从苏州走出的领导们能够把苏州经验带到全国吗?王荣及苏州的3位前任也许可以用今时的工作给出初步答案。 ·梁保华 外向苏州起飞 ·陈德铭 平衡土洋园区 ·王珉 民营、外资并举 ·王荣 产业结构调整 |
![]() |
梁保华 梁保华上任后,调整苏州招商引资“路数”。当时,新加坡政府与苏州市政府就新加坡工业园的问题出现分歧。梁保华率苏州代表团赴新加坡,进行艰苦谈判,最终确保了中国政府在园区占有大部分股份。 |
![]() |
陈德铭 平衡土洋园区 2000年12月到2002年5月担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陈德铭,现在是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除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巩固苏州的外向型经济外,更协调了苏州两个高规格开发区的发展。两个开发区,如何引资、如何定位成为陈德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新加坡方面曾建议中国将苏州新区关闭或暂停发展,陈德铭坚决不同意,主张应该让苏州新区“继续发展”。经过1年多的谈判,陈德铭明确:“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的重中之重,苏州新区进行一般性的商业招商,政府不向外界推荐。” 2001年,苏州GDP达到了1780亿元,名列全国第六。吸引外资达到72亿美元,只比上海少1亿美元,全国掀起“学苏州”热。 陈德铭的苏州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平衡“洋园区”和“新区”的发展,更从整体上开始布局整个苏州市的商业、经济,乃至城市的发展。陈德铭实行“退二进三”策略,将工业向城郊搬,恢复历史悠久的商业老字号,使苏州老城区成为城市商业和服务业中心,此外,还投入巨资进行“老苏州”的河道治理以及沿河古迹整修。 2002年5月,一纸调令将陈德铭送到陕西,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2004年11月,任陕西省代省长。在陕西,陈德铭亲自给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写信,邀请其到陕西访问,并派出代表团到新加坡,希望能与该国展开全面合作。 |
![]() |
王珉 民营、外资并举 2002年5月到2004年10月任职苏州市委书记的王珉,现在是吉林省委书记。 此前,有上海后花园之称的苏州在发展中为了形成与上海的错位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刻意压低税收、土地以及劳动力价格,以此吸引外商投资。这在苏州经济起步阶段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这种方式也深有隐患。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长三角16个大中城市中,苏州的人均GDP是最高的,但是人均收入排在第7位。王珉曾在2003年苏州市改革大会上指出:“我们各方面指标都比宁波高,为什么惟独人均收入上不去,关键在于我们的改革没有完成。”富民强市始终贯穿在王珉的施政中。 2002年,长三角发展迎来转折,经江苏省、国务院批准,《苏锡常都市圈规划》正式开始实施。苏锡常地区有望结束无序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这也迫使苏州必须发掘自身特色。 王珉在任时提出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新加坡工业园区亲商理念三大发展思路。王珉开始发展苏州的另一条腿——民营经济。苏州不再单靠外资,而是走民营、外资并举之路。2003年底,王珉提出“民营经济腾飞计划”。 2004年10月王珉调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告别苏州。2009年,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珉率吉林省代表团赴江苏学习考察,王珉希望江苏省和苏州市有实力的企业家到吉林投资发展。 王珉同志简历 王珉同志活动报道集 |
![]() |
王荣 产业结构调整 2004年至2009年6月,王荣一直担任苏州市委书记。2009年6月1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履行免去许宗衡市长职务的法律手续,表决通过了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王荣任深圳市代市长。 王荣在苏州任职期间,苏州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但同时,苏州不得不面对产业结构出现的严重“倾斜”。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中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应该占据相当高的比重。苏州必须从工业化城市转型至服务业城市。 针对转型,王荣提出了四大行动计划,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王荣还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他提出,要做优做强文化产业,提升产业化水平的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和水平,使文化产业成为苏州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要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技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这句话就是在王荣担任苏州市委书记期间,被全国人民广泛熟知。 王荣任期内,苏州的民生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肯定王荣能力 王荣履新发言努力做到“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