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领导讲话
 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国生 )
发布时间:2007-04-29   点击次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坚强,事业兴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社会的和谐稳定才有牢固的基础。

  一、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全方位覆盖基层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基层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许多新课题。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对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组织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做好改革、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引导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等发挥作用,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创新基层党组织体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趋势,农村党建工作必须适应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为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村居合一的农村社区化党组织架构,及时调整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做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展开。要积极推行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形成市、县(市、区)委社区工委牵头,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为网格单元,以党建工作带动社区建设的新模式。要在按地域、按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在产业链、专业协会、社区楼宇建立党组织的模式。

  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不断加快的社会流动推动着各种社会组织的重组与整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及时跟进,作相应的动态延伸,逐步消灭“空白点”,实现全方位覆盖。要扎实推进在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2005年以来,我省共向有25名以上员工、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5万多名,在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3.96万个。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2.48万个,组建率达77%。要有计划地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领域发展党员、推荐输送党员骨干的工作,不断壮大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的力量。

  整合其他基层组织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领导责任,必须善于整合各类组织资源,充分调动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促进和谐的整体合力。要推动基层政权组织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众组织和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要自觉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拓展自身功能,在强化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功能的同时,突出提升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服务阵地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物质保障,是凝聚群众、沟通思想的基本平台。近年来,在农村,我们在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在每个具备条件的村开办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两个连锁经营超市,积极拓展完善医疗卫生、警务服务、中介服务等功能,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多、服务优的综合性服务场地,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在城镇,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街道文化体育中心、卫生保健中心、养老保障中心、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等服务机构和场所,基本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搭建服务平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新的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一是搭建服务党员的平台。要针对流动党员人数日益增加,流动范围不断扩大的新情况,抓紧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流动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提供各种教育管理服务。二是搭建服务发展的平台。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示范引导、组织推动和政策激励等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苏南地区的基层组织探索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等办法,提高群众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搭建维护稳定的平台。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协调利益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加公共产品对基层群众的倾斜,努力保持各方面的利益均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服务机制。要在进一步完善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基层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等制度的同时,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建立健全各方参与、合作共事的社区党建和社区事务议事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自身的活动方式,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有效互动等,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爱心接力站”、“爱心银行”、“慈善超市”等,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设立“有事你说话”24小时热线、社区“情感小屋”等,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效果很好。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领导、示范和推动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社会工作人才在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切实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形成整体合力。去年以来,我省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通过领导机关选派、党员群众民主推荐等办法,把一大批熟悉社会建设和公共管理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改善了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和谐社会建设能否见到成效,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要坚持严格管理。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步在全省推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社会民意调查制度,将民情民意作为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改进基层工作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一种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良好导向。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以来,我们依托省委党校昆山分校对500多名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全省1105名乡镇党委书记、180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到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华西村进行培训,受到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既要完善基层干部医疗、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制度,又要为他们提供成长进步的空间。近年来,我省在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物质保障机制的同时,先后选拔232名长期在村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村干部到乡镇党政机关任职,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安心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像培养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人才,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