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先进典型

如何让城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发布时间:2011-05-13  点击次数:
     我国古代诗人对诗意的栖居于乡村作了许多描绘,诸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苏轼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有名,他在《归园田居》中所描述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令人神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更是道出了诗人居于乡野,复归自然的适意。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也很突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去哪里还能找到比这更空灵的隐居处呢?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确是写出了一个淳朴、和平、理想的农村天地,简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鹧鸪天》一诗中有“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等句,把他谪黄州时的乡间幽居生活作了描画,那时诗人的心境想必格外旷闲。诗意的栖居于乡野是传统中国人长期存在的理想,但现代世界已与古代不同,经济全球化的车轮容不得现代人过于向往田园生活,大多数人要走向城市,居于城市,成为市民。虽然有个叫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英国人写过《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期望城市也如田园一样美好,但城市的发展过程昭示,美如田园,让人诗意栖居的梦想尚未成为现实。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相当不如人意,近些年来有些好转。有资料证实,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也遇到了问题。城市化过程本身就是要素集中的过程,但是一些国家由于大城市吸引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导致城市分布不均匀,大城市过度集中,小城镇则较为分散,虽发展迅速却功能不健全。在大城市中出现了贫民窟增多和严重的城市病问题。主要表现是:大城市布局混乱、中心区人口和建筑密度过大、交通堵塞、环境和噪声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住房紧张、社会保障缺乏、居民健康恶化、社会犯罪严重。这些问题对城市居民,特别是对城市增量人口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压力。目前,全球贫民窟人口将近10个亿,贫民窟问题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化中的一些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城乡与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目前的3.2∶1,远远超过世界上2∶1左右的一般水平。二是区域内部中心城市高高耸立,大都市边缘城乡停滞和衰落。在中国最发达的珠三角周边的粤东、粤北和粤西,也是中国最贫困的经济带之一。三是“城市病”初现端倪。近年来,中国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纷纷出现程度不同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失业、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安全弱化等问题。“城市病”带来的后果是不宜居,不宜居的城市当然也谈不上诗意的栖居。

  建设宜居城市,保持诗意田园式城市生活是人类的理想之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能泯灭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面对城市中弥漫的汽车尾气,拥堵的车流,地铁通道里汹涌拥挤的人流……我们可以展开诗意的想象:把到处弥漫的汽车尾气想象成远方战场飘来的硝烟,我们这里是和平,甚是美好;把拥堵的车流,想象成列队的蚂蚁,虽然爬得缓慢,却也挺好玩;把地铁里汹涌的人流想象成山涧的小溪,流水淙淙,令人心情怡然快和;把城市中的天桥想象成湖泊中的小船,把高楼想象成船上的桅杆,把街上的电灯想象成天上的星星……我们的城市马上会变得优美动人,如浴春水。但是光靠想象还不行,因为想象的翅膀伏下来时,我们面对的还是现实中的城市。

  要把现实中的城市建设成为诗意的栖居地,治理好“城市病”是为正途。笔者认为,要治理“城市病”,创造幸福、宜居城市,就要搞清“城市病”是怎样产生的。“城市病”产生的机理是,随着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超越了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供给能力,由供需失衡引发了“城市病”,致使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因此,治理“城市病”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调整人口空间分布使其均衡化,推动人口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迁移,以满足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承载能力限制。二是提高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在资源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人口承载能力,缓解“城市病”。

  如何调整人口空间分布使其均衡化?有学者研究认为应作四方面调整:

  第一,创新规划理念,优化城市内部功能布局。在城市内部考虑以多中心布局替代单中心布局;在城市边缘扩张中,通过建设快捷交通系统促进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实施逆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空间规划中,降低产业区与生活区的空间距离,降低城市人口日常交通通行频率与距离。

  第二,发挥集群外生优势,打造城市群。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若干地区重点培育城市群,降低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增进城市之间的互动互联,强化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第三,依托经济主干线,协同城市带空间。以长江、黄河、珠江等航运干线,京广、京沪、新亚欧大陆桥等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等国家经济主干线为依托,实施长江战略等经济主干线城市重大合作战略,促进沿经济主干线城市之间的空间合作协同,打造若干城市带。

  第四,发展中小城镇,实现点状布局。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契机,加快实施农村社区化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中小城镇,实现城镇居民点状集中布局。

  如何提高我国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水平,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不可忽视:创新完善交通体系,改进通勤效率;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增进生态资源供给与循环;提高就业吸纳能力,拉动居民收入增长。另外,还要加大商品住房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住房保障水平;提高卫生医疗体系质量,扩大医疗保障覆盖;增进灾害防范意识,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增强居民社会安会感。

  在以上宏观层面改善的同时,重视美化居民生活小区环境也很重要。让市民居住的地方像花园,心情自然会与住在水泥森林中不同。提高、优化市民道德精神素质,塑造和谐人际关系,更不可忽视。

  其实,如果城市中人际关系是平滑的,环境是优美的,加上速度快捷,生活方便舒适,科技发达,人们就会产生不同于乡村的另一种诗意,乘车像御风,工作像垂钓,隐身似黄砂,潜伏于城市,溶化于人群,似有似无,诗意的栖居,那是非常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