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组工要闻
新华日报:吴中区金庭镇因地制宜构建特色党建品牌 “太湖红心岛”凝聚发展强能量
发布时间:2018-06-15   点击次数:

 

  站在太湖西山岛消夏湾的堤坝上,放眼望去,一块块方形的养殖圩塘几乎看不到边际。以前都是零散的承租人承包了养螃蟹,从去年底开始到6月中旬已逐步清退完毕。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凌云芳向记者介绍说,这3000亩地计划复耕种水稻和油菜花,打造类似兴化垛田油菜花海的农旅融合项目,今年年底完成整体规划,明年6月一期开工,到2020年完成建设,预算要投入2000万元。

  对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西山岛来说,一下子把3000亩的养殖塘变成高标准农田,这变化即便称不上沧海桑田也足够震撼。作为中国内湖第一大岛屿,西山岛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自2013年国家级的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吴中区金庭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以来,农文旅融合发展迈上高速轨道。

  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如何落笔?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委书记谈建强思路明确: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层也要有顶层设计。作为一个肩负保护太湖重任、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乡镇板块,乡村振兴不是照搬上级文件,而应该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探索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性方案。谈建强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成为金庭镇在制度设计中重点聚焦的内容。

  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委副书记徐晓军表示,在乡村振兴蓝图中,党建应发挥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只有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发挥党建引领、服务和保障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组织六个一大走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搜集民意;借助苏州大学等外脑智囊,开展座谈会,研究方案制定细则;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突破原有思想瓶颈,提振队伍精气神”……经过多轮调研实践讨论,一份名为《打造太湖红心岛党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文件6月初正式发布。

  翻开这份金庭版的乡村振兴施工图,五大工程赫然醒目。夯实村级党组织基石的红心工程、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绿岛工程、加强作风建设的清风工程、强化社会治理的联盟工程、推进富民合作社的金果工程,这些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内容又切合西山岛实际的特色做法,构成了太湖红心岛的骨骼和肌理。

  该《方案》围绕苏州市委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要求和吴中区委一核一轴一带部署,全面落实金庭镇一二三四五战略,通过全面强化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工作,来突出辖区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同时,推动五大工程齐头并进,使党建成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红色引擎,将太湖红心岛打造成环太湖党建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绿岛工程为例,《方案》要求将村庄环境提标升级与产业转型提质、乡村形态更新、太湖水环境治理有机结合,扎实开展“263”“331”专项行动,重拳惩治散乱污,全面清理围网养殖。同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推进全域高质量旅游环境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我们金庭最大的特色,也是最亮的名片。金庭镇建设和环保局局长蒋金伟说,对西山岛而言,保护好太湖山水,守住耕地红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必须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消夏湾便是金庭绿岛工程当下最大的项目。圩塘的现状是由非本镇村民承包养殖螃蟹、虾苗,去年底租期到期,村里提前3个月通知不会再续签,准备收回进行复耕。但由于涉及经济利益,承租人并不肯轻易拆除养殖设施和简易屋棚。

  思想观念难以转变,这就需要发挥党建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多做工作,冲在生态保护一线,为太湖绿岛添砖加瓦。石公村党委书记陆斌告诉记者,为了农田复耕工程顺利进行,村里成立了行动支部,圩区3个村的48名党员干部分成11个小组,分头做工作。1月份开始到春节前,我们每天晚上开碰头会,经常开到晚上九十点钟,协商解决土地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毫无疑问,守住农业生态,把良田沃土、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这是既有短期效果又有长远裨益的事情。经过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整个消夏湾的养殖塘目前已基本完成清退工作。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这3000亩水稻-油菜花轮作的高标准农田,将成为金庭农业和旅游业结出金果的新增长点。

  “等消夏湾项目全部好了,金庭的游客肯定会更多,我们的生意也会跟着上一个台阶。”“馨香茶果老板夏娜信心满满地说。80后的夏娜是金庭慈里村人,原本在苏州工作,2011年辞职回到村里,开起了网店,专职帮父母卖农副产品。2013年她和丈夫汪江银又在秉常村租了实体门店,领了营业执照,成为金庭镇电商创业的青年代表。

  近年来,金庭镇大力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全力推进镇级农产品电商平台,让当地的碧螺春茶、枇杷、杨梅等太湖之宝搭乘互联网+”顺风车,快速销往全国各地,助力农民增收。为提高客户黏性,汪江银和夏娜尝试经营起了农家乐。今年5月,林屋湖畔休闲农庄正式开业。3层小楼、16间房间,中低价位的客房,吸引了不少客户入住。

  “虽然目前还是运营初期,但效果很显著,在刚刚过去的枇杷季中,民宿推动了农产品销售,枇杷销量比去年提高了2000余斤。汪江银开心地说,未来机会成熟,还计划再开一间高端的民宿,我们一致看好西山的发展。《新华日报》2018615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