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组工要闻
苏州日报:吴中打造“东吴双创峰会”引智品牌
发布时间:2017-07-11   点击次数:


   710日至16日,2017首届东吴双创峰会暨吴中创业周活动在太湖畔举办,峰会共有8项活动,同时设立4个特色专场,将有200多名海内外人才参加此次盛会。
   从2009年开始,吴中区已连续八年举办创业周吴中分会场活动,累计吸引109个人才项目落地,其中创业项目61项,创新项目48项,其中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9人入选姑苏人才、52人入选区级领军人才,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转型和产业集聚。东吴双创峰会以创业周为基础,围绕精准、协同、搭台、创新,聚力引进科技双创人才,创新人才政策扶持、精准对接产业,创新人才活动形式、精准对接企业,创新人才评价方式、精准对接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吴中实际的引才育才之路。
    精准:人才新政20,聚焦产业痛点引才育才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吴中集聚了科沃斯、汇川、绿的谐波等专精特新企业,它们构成了吴中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第一方阵,在吴中,类似这样的小巨人还有一大批。今年,吴中确立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作为当地的特色战略产业,随后,人才工作迅速向产业靠拢。
    继中央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吹响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集结号之后,吴中结合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发布了吴中人才新政20靶向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重大创新团队,给予500-3000万元项目资助。这是继《东吴高层次人才计划》后出台的又一人才引育发展政策。围绕这一特色战略产业,今年7月新评出的22名东吴科技领军人才中,70%都集中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
    大院大所的缺席,曾是吴中集聚高端人才的软肋。今年,吴中在这方面也加大了比学赶超的力度。
2月的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上,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苏南机器人与精密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吴中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等一批与特色战略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相继揭牌。其中,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总投资1.5亿元,研发重点包括低功耗集成SoC 无线传感芯片、微纳集成光电器件及系统、生化医学传感微纳光机电系统等新型移动传感器系统,覆盖整个智能传感产业链。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以研发+产业孵化模式,重点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专业研发机构,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
    吴中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则囊括了东山精密、斯莱克精密、赛腾电子、三基铸造等52家企业,覆盖吴中区全部镇(区)。2016年,吴中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6%,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协同:天使+大使乘数效应放大引才成效
    政府一直以来都是人才创新创业的天使投资人。怎么样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发挥好各个部门的天使团作用,是吴中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今年2月,吴中区人才工作部门职责清单发布,对37个工作部门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年底进行专项述职。书记人才工作领办制的推出,则是明确了一把手第一资源的定位,首期试点了11个部门单位,人才工作从改善型需求转为刚性需求。
    616日,2017苏州首届太湖明珠天使投资高峰论坛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苏州天使投资人学院正式成立,拉开了金融支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序幕。近年来,吴中区相继出台了领军人才天使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到今年5月末,全区已经累计备案落户的600多家创投机构,注册资本规模达到了318亿元。
    除了发挥天使的作用,还有另外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就是引才大使
    去年7月,吴中创业周上,欧美同学会牵手吴中,共同举办了百名海外博士吴中行活动,吸引了76名海外博士洽谈对接,其中25名千人专家齐聚吴中,创下了吴中招才引智活动史上规格最高、成效最显的一次。以此为起点,吴中和欧美同学会互动紧密,一年来双方从北京到苏州、从苏州到北京的交流对接多达10余次。
去年1126日,双方的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报国苏州基地、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苏州)正式揭牌,并入驻吴中高新区。
    “欧美同学会拥有海量的人才智力资源,在国内有近8万名会员,每年出国留学人员近50万,这些留学生都是潜在的吴中人才,苏州海归创业学院的成立,必将为吴中乃至苏州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创业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苏州学院首任执行院长韩钰说。
除了欧美同学会外,吴中还与千人智库、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社会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今年以来,就与千人智库连续合作举办了2017未来汽车峰会”“第四届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应用大会两场活动,每场参与的千人专家都超过了20名,太湖之滨成为了高端人才的集散地
搭台:让企业成为引才用才的主角
    企业是用才的主体,对人才也最有发言权。怎么样充分释放企业的活力,让企业冲在招才引智的第一线,成为吴中今年引才活动的一大亮点
    今年428日,欧美同学会组织了近30名千人专家来吴中开展千人计划江苏服务团活动,和本地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对接,新火花、苏驼通信、君悦科技等多家企业与千人专家擦出了火花每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是我们人才办一直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吴中区人才办负责人说。
    527日,另一场特色人才对接活动——“高校青年博士进企业在吴中举行,同以往轰轰烈烈的引才活动不同,场面很低调,甚至事后都鲜有报道,整个活动开幕式只有短短10分钟,大量时间放在现场对接环节。2个小时里,9个院校近100名博士和企业进行了充分交流,已经有79名青年博士走进了49家企业,目前这些博士都驻扎在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如今,吴中区有1.6万家工业企业,这些都是高校青年教师转化知识技能的潜在试验场。一般工业企业想招才又担心成本太高,想和高校合作又摸不到门路。对此,吴中区找到了双方的痛点,让双方低成本高效率地结合在一起。
    创新:从相马赛马,用镜子金子
    如何广开言路、敞开大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吴中推进人才工作转型出关的重要保证。最近,2017首届东吴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75日,十强名单正式公布,比赛最大的亮点,就是获得一、二、三等奖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将直接入选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获得至少50万元的项目资助。
   “以赛代评正式成为一种鉴才方式,引才之路将更加开阔。以前我们请专家评委给人才打分,采用的是一种项目评审方式,但除了这条路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识才路径?这次比赛学院派评委专家换成了实战派投资人,在现有人才评审机制之外再打开另外一扇窗。吴中区科技局负责人这样说。
    不仅如此,吴中区引才模式还将进一步创新,把人才的评价权交给企业家,交给现有的人才,用企业家、投资人这面镜子去寻找人才这颗金子,以才引才、以才鉴才,借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这股东风吹皱人才工作的一池春水
    在搭建东吴双创峰会引智平台,集聚科技双创人才的同时,吴中区下半年还将着力围绕推动传统工艺产业和工艺文化人才转型升级,打造苏作文创峰会平台,共同构建具有吴中特色双面绣人才发展品牌。(《苏州日报》2017711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