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要想赢得党员和职工的拥护,必须真心实意为他们争取利益做好服务。——吴海泉
“七一”前夕,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海泉在公司“党工共建室”为1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
16年前,“三洋能源”作为吴中区胥口镇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当时,镇党委建立了为外企派遣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吴海泉就是以中方首席代表和党建指导员的身份进入三洋能源公司的。一进企业,语言不通、不懂电脑的吴海泉一下子有点茫然,工作内容、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与他得心应手的农村支部书记岗位完全不是一回事。他深知,能否做好企业分派的工作,是取得外方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吴海泉暗下苦功,积极向其他日资企业的党建指导员讨教,琢磨工作方法和工作突破口。为了适应外资企业的工作节奏,他天天加班加点,努力完成企业的业务管理工作。一开始不被企业认可的党建工作,只能放在业余时间去做。他星期天也不休息,甚至连他家属做颈椎手术时,他也仅仅请了4天假。家人和同事问吴海泉,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他说:“我是由组织选派进企业的,不能给党委和政府丢脸,必须以工作业绩在企业站稳脚跟,才能完成组织分派的党建和工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海泉用辛勤的工作逐渐取得了外方管理层的赞许和信任,企业也为他专配了翻译。
多年来,吴海泉探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党工共建工作法,即“三标准”(群团组织建设标准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宣传阵地标准化)、“四双向”(班子成员“双向进入”、党建指导员“双向选择”、党员队伍“双向培养”、党群活动“双向互动”)、“五融入”(融入工作大局、融入职工群众、融入党员成长、融入社会和谐、融入企业发展),使党旗在外资企业高高飘扬。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要想赢得党员和职工的拥护,必须真心实意为他们争取利益做好服务。”吴海泉说。“三洋能源”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共有4900多名职工,工资问题历来是牵动劳资双方神经的敏感问题。2004年,公司发放了半年度奖金后,立即就有300多人离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吴海泉组织工会人员和员工谈心,发现主要原因是员工对奖金分配有意见。吴海泉因势利导向企业行政“要约”,提出了“三洋”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薪资福利应高于、优于国家标准。由于有理有据,这一观点得到行政管理层的认同。自2005年吴海泉组织首次工资协商后,十多年来,“三洋能源”共开展了十多次工资协商,工人工资收入翻了三番多,始终处于行业的较高水平,稳定了职工队伍,实现了劳资双赢。(吴海泉 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