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坚持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示范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优成果。为表彰先进、推广典型,更好地调动全区各级组织部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区委组织部根据各地各单位上报项目的创新性、影响力、实际成效和推广价值认真组织开展评选工作,经申报、推荐、票决等环节,部务会研究决定,度假区、香山街道“党旗飘扬 ‘核舟’远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核雕助推富民强村”等10项工作被评为2015年度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成果。
党旗飘扬 “核舟”远航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核雕助推富民强村
度假区、香山街道
香山街道舟山村有核雕经营户180余户,散落着来自各地的“口袋”党员。度假区探索把党支部建在核雕行业上,打造由党员服务热线、志愿者服务站、智慧党建区、沙龙互动区和创业扶持区组成的“一线一站三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站,以党建引领村民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夯实基础,发挥核心力。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实行“政治生活积分制”,对党员政治表现、志愿服务、诚信经营、岗位示范等以积分形式量化,促进党员率先垂范。
优化服务,增强凝聚力。建立“菜单式”服务制度,为经营户订制工商注册、法律指导、设计策划、网络营销等服务;打造“核创汇”众创空间,构建集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人才引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服务为先的党建凝聚态势,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创立“核力助学”、“核新青年”联盟志愿者品牌,开展助学、助业、助困等活动,共捐款10万余元,带动3200余人就业;开展党员先锋、巾帼创业、青年创优等示范点创建,不断增强党建影响力。
获“中国特色旅游示范基地”、“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培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50余人,获“山花奖”等奖项600余项,年产值2.5亿元,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社区半天工作法”
——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历练中成长
城区(长桥街道)
城区立足“实践是最好的培养”理念,推行“社区半天工作法”机制,大胆放手让年轻干部到社区一线培养锻炼,缩短成长周期,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搭建“快车道”。
明确参加对象。30周岁以下并且到城区工作未满五年的年轻干部。至今已选派两批共74名年轻干部到社区,动态保持一社区一名年轻干部。
明确工作规定。时间暂定三年,第一年,上午半天到社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下午半天在机关处理事务。第二、第三年,每周抽出两个半天到社区排查、研究、解决问题。
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年轻干部结合自身优势,到社区宣传政策、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星星行动、“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四新”征文比赛、演讲等。
从严加强管理。建立传帮带制度。明确各社区主任进行传帮带,安排几个条线的工作,确保有职、责、权。建立每季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培养。
“社区半天工作法”实施以来,年轻干部共入户1406户,收集民意161条,协调化解矛盾77起,为居民办实事40件,解决困难47个,帮扶慰问群众129人次。目前已有四人担任中层干部。
巢引创客 才聚木渎
——木渎镇人才创业孵化器“创客巢”
木渎镇
木渎镇成立个性化创业孵化基地——创客巢,弹好“引才、育才、成才”三部曲,奏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新乐章。
筑巢引凤。创客巢总面积 12000平方米,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设备辅助、资金支持、创业辅导、业务对接、媒体推广等各项资源,给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成长的平台,以优质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创业资源资源赢得人才的“芳心”。
孵化扶持。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专业化的服务和资本化的途径,为人才创业者提供政策、渠道、场地、团队、金融、市场、媒体宣传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政策方面:出台《木渎镇关于促进创新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对人才、企业的创新创优予以奖励表彰;金融方面:设立4只投资基金,总资金盘达28000万元;服务方面: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培训讲座、主题沙龙等各项活动,以针对性强的优质服务赢得人才的“安心”。
取得成绩。创客巢目前引入创业项目26个,其中5个项目已获投资5300万元。巢内成功孵化的项目旅程网2015年营业收入超2亿5000万元。创客巢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苏州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5年,全镇共有7名人才获批省市区领军人才,2家创新型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人才的“信心”。
非公党建示范引领党工共建
胥口镇
胥口镇扎实推动非公企业党工共建工作,以区非公党建创新示范基地、吴海泉党工共建室揭牌为契机,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工共建工作法,取得一定成效。
推动“三标准”,夯实工作基础。群团组织建设标准化。围绕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总定位,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工青妇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和特点开展工作。活动场所标准化。以三洋能源为引领,打造集六室两厅一站一中心于一体的2500平方米党工服务中心。宣传阵地标准化。结合企业特点打造“智慧能源”、《三洋之声》、《环球人》等多载体的宣传网络。
推动“四双向”,完善运行机制。坚持组织共建、队伍共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一肩挑”,完善党委、工会班子成员“双向进入”的领导体制,坚持党建指导员“双向选择”。强化党员队伍“双向培养”,结合“亮践树”活动,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将工作骨干发展为党员。实现党群活动“双向互动”,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劳动竞赛等方面,做到党组织牵头、互相配合、密切合作。
推动“五融入”,促进作用发挥。非公企业职工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积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参与环境保护、爱心助学、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传递企业正能量,真正做到党建融入工作大局、融入企业发展、融入职工群众、融入社会和谐、融入党员成长。
高奏一二三四歌 固本强基向前走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
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
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狠抓一项制度,明确工作重点。运用好“三会一课”党内政治生活的革命法宝,基层党组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促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继承回归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着力两个会议,强化动力支撑。专门召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落实推进举措;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工作保障,引领广大干部开眼界、强素质、提能力。
出台三个文件,完善制度规范。制定《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镇管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暂行规定》、《关于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对党员干部的监管。
推进四项举措,提升工作实效。细分党支部、划分党小组,切实做到将党支部设到自然村,党小组建在生产队;印发三会一课学习活动记录本和民情日志,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制作党员联系册,搭建党员沟通网络;推进智慧农村建设,实现平台建设全覆盖。
同享一片蓝天 共沐阳光雨露
——强化“支管支教”,促进民工子弟校提档升级
教育局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教育局出台了《吴中区关于对外来工子弟学校支管支教的意见》,于2015上半年,向13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派遣第一书记及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共38名。目前已经全面覆盖。
教育局举行2015年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支管支教培训班,局领导率队赴张家港考察支管支教工作,举行选派优秀党员到外来工子弟学校任第一书记暨支管支教动员大会,举办支管支教成员读书班活动和军营体验活动,多维度提升团队成员的理念和素养。
支管支教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学校健全党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日常规范管理;督促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工作水平,努力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平衡的管理机制。目前各所支教学校面貌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均有提升,得到了家长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工程,是百姓最敏感的幸福指数,是最具磁性的居住要素。民工子弟学校要走依法办学、良心办学、质量办学之路,支管支教成员尽心尽责,注重方法,遵纪守法,志洁行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双高人才体系 助推千企升级转型
人社局
人社局坚持围绕“人才强区”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企业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和“高技能人才计划”为抓手,积极构建双高人才引培体系,统筹做好“双高”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拓宽渠道,夯实载体,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育体系。成功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吴中分会场活动,通过苏州市签约认定项目16个。加大校园引才引智力度,全年累计组织 107家次单位赴全国32所“985”、“211”等高校举办35 场校园招聘会。“校园引智”计划征集了5家重点企业的6项课题,成功对接全国知名高校研究生9人。强化人才政策落实。全年高层次人才资助276人次,资助总额达到338.3937万元。
创新形式,落实政策,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吴中区十大人才计划”、人才创新创业“3311”工程,落实高技能人才有关政策,试点企业在岗员工技能学习学分制,探索中级、高级技工企业内培养模式。发挥吴中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作用,不断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教育园-吴中区校企技能PK大赛,21家企业、9家院校的80名选手通过选拔参加比赛。对具有吴中特色的核雕、石雕、古建等行业岗位,建立新的技能人才评估体系,从而保护和传承我区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
“我身边的先进典型”寻访活动
——强化先进典型培育工作
公安分局
2015年,分局开展“我身边的先进典型”寻访活动,大力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在党员队伍中有效营造了“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以“绩效考核中发现、专项工作中展现、平时工作中表现、群众认可中体现”为原则,充分发挥组工部门对下指导、服务职能,明确由政治处牵头成立寻访小组,由基层组工干部对候选人员的政治信仰、业务素质、群众反响和荣誉基础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提出申报意见,鼓励广大青年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参加寻访活动,在寻访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现场采访、座谈交流和事迹材料编写等工作体会先进事迹,感受典型价值并撰写事迹材料。
寻访小组通过与典型代表接触较多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乡镇领导,以及同事、下属、警辅等单独交流,让组织说话;通过与先进典型恳谈和查看整体工作情况等方式,让数据说话;通过针对性了解具体案(事)例,让实绩说话。
2015年,共寻访身边典型5个,组织3名先进典型代表在全局层面开展主题宣讲。宋毅同志的先进事迹入选区委“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并进行全区巡回宣讲,有效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让大家比先进查不足,知不足明方向,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以“打铁”精神 引领组工队伍自身建设
组织部办公室
围绕“厚德、公道、担当、勤廉”要求,努力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坚信念重党性,铸就一腔绝对忠诚的“铁血”。加强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教育,举办组工干部培训班,赴淮安、井冈山等地进行党性教育。常态化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组工干部专题学习,创新“读书讲学”模式,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素质能力。
讲规矩重规范,打造一身铮铮有声的“铁骨”。建立完善部务会、部长办公会等制度,全面修订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组织工作督查制度,采取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等方式,有力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改作风重当担,撑起一副敢挑重任的“铁肩”。实施部机关“三治三提”作风效能行动,认真排查单位和个人“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照落实整改,实现“治庸提能力、治懒提效率、治散提正气”。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推动部组工干部深入基层,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
严修身重自律,建设一支率先垂范的“铁军”。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教育组织组工干部学习汪明如、卢玉宝等先进典型事迹,激励组工干部见贤思齐、见优思进;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题材电教片、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视频等形式,用“身边典型案”教育“身边人”。
不唯票、不唯考,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
——四比四看综合比选年轻干部
组织部干部科
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创新举措,实施四比四看综合比选模式,打造锻炼—培训—考核—研判全程跟踪管理链条。
比实践锻炼,看工作业绩。选派31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赴村(社区)挂职锻炼一年;选派15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选派3名年轻干部至信访局跟班学习6个月,选派2015年4名新选调生至东山镇三山村集中驻点实习等,锻炼年轻干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实践能力。
比学习培训,看德才素质。举办中青班、年轻干部党性锤炼专题培训班,深学理论、强化党性、提升业务,分阶段分专题系统加强政治修养、理论深度及作风养成,全程实施计分考察德才素质。
比日常考核,看一贯表现。及时更新后备干部信息、定期滚动调整名单、全部征求执法执纪部门意见、分片召开座谈交流,实现日常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现实表现和群众口碑相结合,切实考准考实年轻干部。
比测试考评,看人岗相适。委托市考试中心围绕年轻干部特性进行个性化订制出题,组织33名优秀年轻干部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创新实施人岗相适度评价,科学设置评分体系,聘请专家领导打分,评价年轻干部的个性特点、德才素质、履职实绩、优势不足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