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组工要闻
苏州日报:集体经济薄弱村来了“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次数:

 

2015124,一支电力施工队来到了太湖边的一片鱼塘,忙乎了一个上午,终于换上了新的变压器和配电柜。这之前,是吴威跑前跑后地张罗,帮着办齐了全部的手续。
这样的场景只是吴威忙碌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从任职金庭镇衙
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以来,为惠民办实事,尽责尽力是吴威最大的信念和坚守。

知责,两条路径找准定位

“第一书记”做什么,怎么做?来到衙里村前,作为苏州供电公司汇德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威坦言,自己对“第一书记”的印象,基本是从电影和电视剧中得来的。

实践得真知。如何找准定位更好地融入村级班子,在工作上实现无缝对接?

很快,吴威摸索出了两条路:一是虚心承认自己对农村基层工作缺乏经验,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尽快接上地气、当好村里人。

二是要深刻理解扶贫工作中扶“志气”与扶“智慧”这两个关键点。把原单位在党建和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好经验,引入村级管理,既发挥外脑作用,也适当进行倒逼,激发村“两委”一班人的工作热情,打破固有思维,主动开拓创新。工作中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坚持有一说一,善于用数据和指标说话,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力争使村级党建与经济工作双见效。

尽责,桩桩件件尽心尽力

吴威来到村里,最开心的要数村党总支书记马燎。

里村地处偏僻,鱼塘几十万元的承包费是村集体重要的收入来源。自从电出了问题,承包户没少到村里来找他。说来也巧,这次市里派到他们村的“第一书记”吴威,正好来自供电公司,而且真心实意帮村里办事。眼看着一个个鱼塘的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压在马燎心底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事实上,在被确定为衙里村的“第一书记”之前,苏州供电公司已与该村在年初结对,并制订了一份详实的扶贫工作方案。任职“第一书记”后,吴威清醒地认识到,要当好方案落地的推动者,一定要突出精准,尽责协调,全力推进。

用心尽责,实事规划了一桩接一桩。

一是抓好实事工程的落实,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和安居村、康居村的建设,把三线入地、路灯电源、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实到位;二是依托派出单位资源及相关社会网络,通过统一组织、集中销售、建立电商平台等方式,帮助农户进一步打开农副产品销路;三是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合作等形式,帮助村级合作社丰富农副产品种类;四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引入社会民资,探索合作方式,对古村旧房、危房进行翻建、改造,盘活闲置和废弃资源;五是以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新能源循环经济模式为导向,加强企业与金庭镇政府合作,突出精准帮扶,致力增强造血功能,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村级稳定收入难题。

实事落地有声,百姓幸福指数才会提高。吴威清楚,这桩桩件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既然已经从组织手里接过了这份考卷,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工作,认认真真答题,全力交出一份民生满意的答卷。(《苏州日报》2016113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