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吴中挂职是一时的,但与吴中的缘分却是一世的。离开吴中,大家依然是吴中人。挂职即将结束,希望大家能带一些‘家庭作业’回去。”近日,在第七批科技镇长团工作座谈会上,面对即将结束挂职的“镇长团”团员们,吴中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国强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又寄予了新的希望。
这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包含吴中区对怎样延续科技镇长团影响的深入思考。潘国强说,希望专家们做好吴中区的“发言人”,返校后牵好线当好“红娘”,让更多的专家教授来加入吴中科技镇长团。
自2010年组建科技镇长团以来,已先后有5个批次科技镇长团共39人55人次派驻吴中,其中包含高校院所、各级政府、国企行政人员。“这些科技、管理精英来到吴中,积极发挥自身专业背景优势和科技人脉优势,为吴中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引智献力,有效助推了吴中人才科技工作。”吴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8月开始,省第七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期间,上传省科技镇长团网站信息500多条,数量居全省各科技镇长团之首。
以科技镇长团为支点,吴中区撬动了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胥口镇的实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苏州市吴中区科技镇长团副团长、胥口镇党委副书记钱晓军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从事计算机工作的教师。3年前到胥口镇挂职时,他发现尽管身处江苏最发达的地区,但基层管理依然处于“靠嗓子吼、靠腿子跑、靠笔头记、靠脑子想”的传统模式,基层干群党群事业的开展存在诸多不便。
“能不能借助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农村管理?”钱晓军作出了大胆的猜想,通过深入的调研,钱晓军研发出了适合农村基层管理的“智慧农村”平台,先在胥口镇全面铺开,随即得到当地主要领导的认可,在全区128个农村进行了全面推广。
“智慧农村”的成功,让钱晓军深刻认识到基层对信息技术的渴望,也意味着智慧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他又在担心,挂职地方毕竟只是阶段性的,如果他回到学校,这样利于基层的好事实事极有可能会人走政息。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总投资2050万元的南师大智慧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了。通过公司化运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还引来了一批优质指挥创意单位入驻,为胥口的创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增长点。
而在著名的“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光福镇,玉雕、核雕、佛雕、红木雕等四大雕刻享誉全国,都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拥有一大批手工艺家。苏州市吴中区科技镇长团挂职团员、光福镇镇党委副书记赵罡是苏州工艺美院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画家。2年前,到光福镇挂职时他就想,作为一名“没有科技含量、只有艺术细胞”的画家,怎么做好科技镇长团交付的使命?
经过深入的分析,赵罡发现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仅对作品有要求,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社会影响力也都有一定的要求。他找到了自己挂职的方向——就是要通过自己和身后高校的努力,为光福的工艺美术进一步扩大影响!在他的筹办下,“苏作工艺学院”开班了,有专门针对大师提升学历层次的“大师班”,也有面向年轻学子、培养雕刻艺术接班人的“未来班”,为培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奠定了基础。
像钱晓军、赵罡一样的镇长团成员不在少数,在他们的促成下,几年来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7项,实际到账资金1.2亿元,建立100多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新华日报》2015年8月7日第17版)